劉某,男,68歲,農民。初診:2016年4月8日。主訴:兩側小腿肌肉怕冷、麻木、足趾疼痛2年?;颊?年前出現兩側小腿肌肉怕冷、麻木,足背及小腿內、外側有瘀血塊,每行走1公里左右兩小腿感到酸痛沉重,休息后可緩解。曾多次在各家醫院就診,均經檢查確診為“動脈硬化閉塞癥”,經中西藥治療效果不明顯?,F癥見:雙足麻木,足趾蒼白怕冷、陣發性刺痛,皮膚干燥、不出汗,汗毛脫落,趾甲增厚變形,雙足背動脈明顯減弱。西醫診斷:雙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。
中醫診斷:脫疽(陽虛寒凝,脈絡瘀阻證)。治法:溫經通絡,活血化瘀。處方:溫陽通管湯加減。藥用:川烏15g,草烏15g,威靈仙30g,紅花15g,當歸15g,雞血藤30g,丹參30g,懷牛膝30g,延胡索30g, 全蝎6g,黃芪30g,細辛6g,地龍15g,莪術10g,生甘草12g。15劑,每日1劑,水煎,分2次服。外洗方:桂枝20g,蘇木30g,紅花30g,伸筋草30g,羌活10g,雞血藤30g。二診:2016年4月25日。服上藥15天后,癥狀明顯減輕,疼痛緩解。3月后,可行走3公里,無不適感,足背動脈明顯恢復,汗毛生長。6月后恢復工作,無異常感覺。
按:動脈硬化閉塞癥是一種呈退行性變的閉塞性動脈疾患。較多發生于腹主動脈下端和下肢的大、中動脈,由于粥樣斑塊或繼發的血栓形成而引起動脈閉塞。本病多發于50~70歲的男性。臨床主要特點是患肢怕冷、麻木、疼痛、間歇性跛行,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