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過七旬的國醫大師唐祖宣,熱情開明,身板硬朗,一點不像個古稀老人。問及他的養生之道,他說:“從古至今,中醫的養生方法不外四種,即情志、運動、飲食和藥物養生,我把這些稱為中國式養生。我沒什么特別的養生方法,就是平時注意在這些方面多調節。”
保持生命活力先養神
中醫重視情志養生,將其列為諸法之首。在情志養生中,養神應為首位,這是保持生命活力的關鍵。唐祖宣說了5種方法:即心情安閑、理智冷靜的安心養神;勞逸結合、充足睡眠的休眠養神;恬淡清虛、靜志清心的清靜養神;超凡脫俗、心胸開闊的糊涂養神;清心寡欲、不貪不爭的節欲養神。
重視道德的養生價值
中醫養生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養性,養性即養德。歷代醫家十分重視道德的養生價值。醫家的“德全不危”,儒家的“德潤身”“仁者壽”,釋家的“積德行善”“進修德行”,道家的“仁者德之光”,都把修養德行作為養生的重要內容。
避免“五氣”才能養真氣
關于氣,唐祖宣也有獨到的認識。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,要想健康長壽,不能單靠藥物,還要保養人體的真元之氣。所以在生活中,要注意五個氣。
一是不生餒氣。人貴在有精神,不要一遇到逆境就悲觀嘆氣,失去信心,這樣氣泄則氣衰,氣衰就心竭,心竭則身亡。
二是不生悶氣。悶氣在胸,郁郁寡歡,不思飲食,胸悶氣短,有氣無力,痛苦不堪,危害很大。
三是不生怨氣。“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”對于不順心的事,不要怨氣連天。怨氣積壓日久,最容易損傷神氣和肺氣。
四是不泄陽氣。陽氣是人體之本,是生命的重要能量。自然界的陰雨、濃霧、疾風、暴雨、雷霆、酷暑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傷陽氣,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如過食生冷等也會傷陽,導致人體陰陽失衡。所以要躲避惡劣天氣并糾正不良習慣。
五是不泄精氣??v欲會耗傷精氣,導致陰陽虧虛。中醫認為,節欲保精是不泄精氣的好辦法,養腎護精才能延年益壽。
運動和科學飲食是養生之寶
合理飲食和適度運動是健康的重要保障。唐祖宣飲食清淡,少吃生冷油膩,也不吃太飽,下午時吃點水果。近幾年,因參加活動多,有時口干和疲勞,就養成了早上喝蜂蜜水的習慣。唐祖宣說,運動要動靜結合,因人因時因地制宜,方法不拘一格。
唐祖宣說,《黃帝內經》說的“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陰陽,和于術數,飲食有節,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,故能行與神俱,而盡終其天年,度百歲乃去”,這是中國式養生秘訣的總綱領。